特朗普汽车新政或"反噬"铁杆选民,美国工薪阶层为何成为最大输家?
汇通财经APP讯——当特朗普挥舞25%汽车关税大棒时,最沉重的打击或将落在其最忠实的支持者肩上。最新分析显示,这项旨在“保护美国制造“的政策,反而会让工薪阶层陷入”新车买不起、二手车涨不停“的双重困境,彻底暴露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悖论。
低价车市场的残酷现实
在平均新车价格逼近5万美元的今天,美国市场仅存16款3万美元以下的车型——其中15款产自墨西哥、韩国或日本。AutoForecast Solutions数据显示,日产、现代等品牌的入门车型几乎全部海外生产。这种产业格局意味着:25%关税要么直接淘汰经济型车,要么将价格推高至目标群体难以承受的水平。正如分析师Fiorani警告:“价格普涨将把更多买家赶向二手车市场,引发连锁涨价。”
特朗普选民的经济困境
爱迪生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选民中支持率达50%,在无大学学历群体中更高达56%。这些依赖经济型汽车的群体,将首当其冲承受关税冲击。Cox Automotive测算显示:加拿大/墨西哥产汽车将涨价6000美元,相当于低收入家庭半年储蓄。更讽刺的是,当特朗普声称“不在乎车企涨价”时,其支持者正面临“弃购新车或缩减其他开支”的艰难抉择。
产业转型的代价转嫁
底特律三巨头早已战略放弃入门市场——通用、福特停产多数经济车型,专注利润丰厚的皮卡/SUV。这种产业空心化使得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供给学派经济学家Laffer在报告中直言:“购买力下降将导致家庭推迟大额消费”,最终拖累整体经济。尽管特朗普坚信关税能振兴美国汽车业,现实却是本土车企已无意愿重返低端市场。
总结
这场关税风暴正在形成典型的“政策回旋镖”——本应受保护的群体反而成为最大受害者。当工薪阶层发现“美国优先”变成“购车无门”,当二手车市场因需求激增而价格失控,特朗普或许终将明白:在全球化分工根深蒂固的今天,贸易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这场以保护为名的战役,最终买单的恰是那些投票支持“改变”的普通家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