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资讯 / 面对新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划图来了!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明确三大路线

面对新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划图来了!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明确三大路线

3838资料
3838资料管理员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面对新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划图来了!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明确三大路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中国版平准基金”出炉让震荡中的A股迎来连日上涨。在监管层的引导下,更多中长期资金正在入市路上。

  4月11日,深交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深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瑞致辞时指出,深交所正在制定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工作方案,并描绘出三大路线图:产品端,完善股债基衍的产品供给;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

  中长期资金被视为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深交所此番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工作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将为A股打造更为丰富的中长期资金库,提升资本市场纵深度与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近年来,尤其是新“国九条”以来,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目前,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好生态。

  在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无论在政策端,产业发展端,还是国际实践层面,全新机遇已经到来。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迎来三大新机遇

面对新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划图来了!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明确三大路线

  近日,美国“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股市动荡,中央汇金第一次自称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态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中国版平准基金”正式成形。自此,A股迎来连日大涨。这让市场各方进一步感受到,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随着A股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在迎来全新机遇。

  根据唐瑞总结,这些机遇来自于政策、产业发展、国际实践三个层面。

  政策层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各部委也相继推出稳市场的增量政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作出明确部署,强调要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2024年的新“国九条”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行动方案》,提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新政策的支持,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产业发展层面,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两个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宏观方面,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实,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消费等国内需求增长好于预期,制造业和服务业PMI(

  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

  产业方面,科技赋能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点突破,中国制造业通过 AI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阶段,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活力。

  国际实践层面,从全球经验来看,成熟市场通过构建长期投资机制,为“长钱长投”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美国通过401(k)计划,将超30万亿美元养老资产长期配置于权益市场,形成“储蓄—投资—增值”的良性循环。日本养老投资基金作为全球最大养老金之一,资产规模超1.6万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投资于日本股票和债券市场,成为市场的压舱石。这些国际实践为我们探索中国长期资金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参考。

  深交所明确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三大路线图

  根据证监会主席吴清此前透露,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目前已征求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将会尽快推出。文件出台以后,将全面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以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与此同时,证监会即将推出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的比重。

  在4月11日举行的深交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上,唐瑞明确表示,深交所正在制定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工作方案,围绕产品供给、优化环境、对接服务等关键领域,助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

  根据唐瑞介绍,这一工作方案包括三大路线、九大方面。

  首先,在产品端,完善股债基衍的产品供给。

  ①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信息披露、分红、减持等行为监管,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司回购增持、开展市值管理。

  ② 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发行更多创新债券产品。

  ③ 加强指数迭代规律和关键因子研究,优化创业板、深证100等指数编制方法。

  ④ 丰富自由现金流等红利、低波产品矩阵,积极推动多资产ETF等中低风险 ETF 品种落地。研究储备更多宽基与行业主题 ETF 期权品种。

  其次,在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

  ⑤ 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投资监管机制,落地便利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发行、股票定增的政策。完善ETF 大宗交易和盘后交易等机制,引入更多机构为 ETF 提供流动性。

  ⑥ 推进跨市场 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推动将 ETF 期权纳入 QF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Ⅱ(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投资范围,引导机构开发更多期权资管产品。

  再者,在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

  ⑦ 服务好现有中长期资金,通过“ETF 大讲堂(机构专场)”“走进上市公司”等多种形式,将最新政策和服务传递至机构投资者。

  ⑧ 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加强养老定投、教育定投等场景化投资策略推广,推动行业由推广单一产品向推广投资策略组合转变,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基金定投案例。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