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证券完成更名 国联民生投行整合率先迈步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孙越 王彦琳
4月22日,国联民生证券发布公告称,国联民生证券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完成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其名称由“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并取得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公开资料显示,华英证券为国联民生证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专业从事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业务,以及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财务顾问等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公司总部设在无锡,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镇江、无锡设分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华英证券与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整合,国联民生在股权承销、债券融资及并购重组等领域的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投行业务实力跃升
据国联民生证券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华英证券报告期内完成股权项目6单,其中IPO项目1单,再融资项目5单,合计承销金额26.50亿元。债券融资方面,全年完成债券承销项目137单,政府债分销37单,合计承销金额402.68亿元,债券承销家数同比上涨1.48%。另有已取得批文待发行债券项目42单,在审债券项目31单,待发行规模超千亿元。
财务顾问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华英证券完成财务顾问项目156单,其中并购重组项目10单,推荐新三板挂牌4单,新三板定增1单,新三板并购重组1单,另有新三板持续督导95家,其中创新层28家。
展望2025年,华英证券称,将持续做大优质IPO和再融资项目储备,着重增加科创板和创业板项目储备,并持续开拓优质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加大并购重组业务布局,延续研究系统培训,使业务人员具备充分的产业并购重组的基础行业研究能力,发掘企业价值,抢占并购业务蓝海;持续将北交所IPO业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注于打造一批精品、特色项目。
Choice数据显示,若以2024年半年报数据测算,国联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69亿元,位列第27名;民生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为4.19亿元,位列第13名。二者简单相加后,国联民生投行业务收入达到5.88亿元,跻身第7名。
业务整合 投行先行
投行业务的整合是“国联+民生”的重头戏,也是其各项业务整合迈出的第一步。今年2月,国联民生证券已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和五个专项工作小组,以统筹和推进整合进程。
在投行业务方面,国联证券旗下的华英证券将与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整合,共同组成国联民生证券的投行子公司。这一整合将显著增强新公司在资源整合、业务模式创新、项目储备等方面的竞争力。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长将由国联证券副总裁徐春担当。
徐春是一位“85后”干将,国联证券副总裁、研究所行政负责人,曾是国内最年轻券商研究所所长。其于2011年加入长江证券,曾任行业研究小组组长、研究所副总经理,2018年升任所长。2014年至2020年,连续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家用电器行业第一名。2023年徐春转战国联证券,36岁即任公司副总裁。
据悉,徐春作为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长,将肩负起推动投行业务与集团其他业务协同发展的重任。他丰富的卖方经验或将为投行业务提供精准的研究支持,有助于拓展投行业务渠道。
多例券商并购进入整合阶段
当前,“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等多起券商并购案已进入整合阶段。业内人士表示,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成功的重要环节,要兼顾平衡业务理解、文化冲突、人员安置等问题,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4月14日,国泰海通举办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被问及公司的整合计划和最新进展,国泰海通董事长朱健表示,公司已于3月14日完成了并购重组的股权交割并进入整合阶段。截至目前,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法人治理、名称变更、组织架构调整、营业执照换发、内部管理系统切换等工作。接下来,公司还将重点做好主要业务系统迁移、企业法人切换、业务及管理制度整合、资产变更登记以及注销海通证券法人资格等工作。
招商证券认为,券商并购的焦点在于交易方案、人事整合、业务融合。券商业务高度同质化决定了头部券商并购后在业务和岗位上会存在一定重叠和冗余,如何在业务顺利开展下,完成职能、业务部门人员整合是一大课题。平安证券认为,从历史案例来看,券商间并购重组流程较长、效果有所差异,考验并购双方业务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合并后利用双方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专业能力。
发表评论